為了寫這篇文章,我竟然去翻資料了。(我真閒)
在下並不是甚麼專業人士,只是對這個鬧劇有點興趣。
先說下台灣的「公民教育」。
根據隨便找來的資料,公民教育有六大原則:
(一)各階段教育具有國際與世界的觀點
(二)理解尊重異己文化
(三)認識各國間的依存關係
(四)培養學生與人溝通的能力
(五)認識權利之外,瞭解個人在國家中義務
(六)具有解決問題及批判能力
乍看這些資料,台灣的公民教育的重點在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(說實話跟我所想像有點出入),同時了解自己應盡的權利和義務(個人認為這尤其重要)。此外「理解尊重異己文化」也很叫人在意,大概就是只要沒造成滋擾沒違法我就能在街邊派傳單要求總統下台,而不會被警方拘捕。
另一方面,公民教育的教材也是由淺入深,內容從人與自己、台灣的地理、乃至多元文化等等。
至於近日鬧得很厲害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,目的如下:
旨在透過持續學習,使學生對國家(中華人民共和國)長足的發展引以自豪及建立國民身份認同,並以價值觀和態度為導向,幫助學生養成良好品德和國民質素,從而豐富生命內涵,確立個人於家庭、社群、國家及世界範疇的身份認同。同時重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及自主能力,使他們明辨是非,能夠作出情理兼備的價值判斷,並建立個人抱負及理想,對家庭、社群、國家與世界作出承擔及貢獻。
嘛,乍看之下也沒差太多,國民教育科之所以被批評得如此厲害,大概也就因為上段粗體字句而已。事實上,我也認為這句有「洗腦」之嫌。
學生是否一定得對國家的發展感到自豪?五千年歷史的泱泱大國,發展到當今,真的只有光輝的歷史而沒半點齷齪?要真的有的話,學生又該怎麼辦?無視?假如「引以自豪」真的只是唯一的選擇(別忘了這可是辦科的「目的」),那麼讓人覺得有洗腦之嫌也是無可厚非。
但有趣的是,後來又有提及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及自主能力。這到底是甚麼意思呢(黑線)?感覺就像我教你猜拳可以出石頭、剪刀和布,然後又禁止你出石頭和剪刀一樣-.-""。
看了教材,也很有意思。(轉自香港的星島日報)
我真的覺得被罵是活該,內容如斯偏頗,總得修訂一下吧。
然後我又聽聞小學的國民教育題目好像提及過長江三峽工程、把黃河比作母親之類的。
與台灣的公民教育相比,國民教育顯得相形見拙。
這種社會議題就算放到高中也叫人敬而遠之,何況是可能連「峽」也未必會寫的小學生?
當黃河比作母親就更扯了,我想了老半天都沒想到兩者有啥關係。
但總的而言,雖然有爭議的部分頗多,但也不是不能為之的,看外國辦得那麼成功就知道了。(菸)
(若干日後的補充:此處指公民教育科,反正先前我都提出兩科性質相似的論點了。)
然後為了逼使政府撤回(注意,是撤回而不是修訂、擱置之類的)國民教育科,名為學民思潮的組織站出來了。
雖然我是在最近的絕食事件才得悉他們的存在,但他們則一直強調民意反對民意反對甚麼的;而政府則一直表示民意支持民意支持。(哈)
大概是被絕食、罷課逼急了,特首梁振英連亞太區經濟合作組織會議也不去,決定先擺平事件再說。
在我看來,特首也是有這麼一點誠意去解決問題的,畢竟罷課可是不得了的事件,鬧上中央可不好辦。
而我也覺得學民思潮的立場過於強硬,雖則國民教育科有可改善之處,但還沒罪大惡極至要撤科的地步。
尤其是「輪班絕食」的抗議方式,實在叫人…
當然,若國民教育科當真如教材這般出台的話,我是說甚麼也不會專心上課的!!
雖則我不認同學民思潮的做法和過於固執的立場,但有人提出意見,還是好的。
我認為如今的香港的確需要國民教育科,但前提是該科內容要是中肯健康的。
畢竟香港人真的很缺乏公民意識。政府立法禁煙市民卻以身試法。
可真的要選的話,還是台灣的公民教育科較好。
但,不要考試。XD
(p.s.在下才疏學淺,如有錯處,請多包涵)